2020年3月3日,JT-GY-99小组,组长付宏坤,组员由爽,刘美玥,杨瑞雪,活动内容为阅读相关书籍及发表阅读感悟
本次我们根据组长付宏坤读书情况,进行了小组内部网上探讨和研究,情况如下:读了余秋雨的《晨雨初听》,感觉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心路的旅行。
只有书籍,能把遥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带来给你,只有书籍,能把高贵 生命
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,只有书籍,能把一切美好与智慧对比着丑陋与愚蠢呈现给你。”
这是余秋雨的原话,读了它,唤起了我对书籍的珍视。
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以景物为题名,但是他不同于以往散文只关注景物的自然现象,多以个人的感情抒发和自我表现为主,而是用他深邃的目光,透过这些现象,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。正如作者所说的:“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,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,说明我的心底的山水,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,而是一种人文山水。”
其中《风雨天一阁》是我最喜爱的一篇散文,让我回味无穷。回想到现在的人,所谓“名星”丑闻,“凤姐”“芙蓉姐姐”,心里顿时落差万丈。一种文化与社会的关联;如果说天一阁象征着古代文化,中国的历史,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与骄傲。
余秋雨先生说:一个成功的藏书家首先在人格上是一个强健的人;天一阁的幸存史到了现在而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藏书楼,而是一种傲骨人格,高尚儒雅,高深境界的延伸。余秋雨先生还说,一进天一阁首先看到的不是书,而是钱绣芸小姐的忧郁眼神;一个毕生没有实现的心愿到了另一个世界钱小姐该如愿了,大概在用灵魂保护着天一阁;
“文化”之所以神圣,不在于世人的追捧,只是它的存在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,让你境界得到提升,也只有人格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体会到这种价值;范钦做到了,钱绣芸做到了,我想,余秋雨先生大概也做到了;文化是一种传承,而人格就是时代的交流心灵的感应;历史有差异,时间有先后,人类主宰不了生命,我想,文明的发展史也告诉我们一个秘密:她就是我们与祖先之间的通信工具;靠着这种传承滋润一代代的炎黄子孙,历史在变迁,时代在进步;无论这种进步是好还是坏;但文化的精髓永远不会改变;
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沉闷与世俗的气息让人厌恶,总想躲避喧嚣,找一处静谧,唯有这传承文明与高雅的书籍才能给我们安全与宁静;与书为友,我也可以高尚;在书中你永远不会寂寞,她可以教予你知识,可以陶冶你的情操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当你走完这一程,你会发现,你走的不只是一般路,或许在你不知不觉中,你的人格已上升到一个高度,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:一个强健的人;